建文帝在位多少年
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,他的身份极其特殊,正是因为身份的特殊性,使得建文帝的帝位坐的并不稳当,登基后的建文帝不久便被改下了皇帝之位,那么建文帝在位多少年?建文帝在位期间曾经有何建树?建文帝为何不能继续在位呢?他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离开皇位的呢?
建文帝图像
建文帝朱允炆继位时间为公元1398年6月,离开皇位时间是公元1402年7月。为何用离开皇位而非退位或者薨逝呢?这与建文帝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。
建文帝作为第二位皇帝,他一改明太祖的严酷的理政治战略,在国家政治上施行仁政,以儒家思想为治政的主导思想,废除了明太祖颁布的过于严酷的刑罚七十有三条,并且减免了地方的税赋,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。但也是过于推崇儒家思想,建文帝在国家治理之上反而显得有些停滞不前,犹豫不决。
正是建文帝的软弱,导致了他的悲剧下场。建文帝成为明朝第一位被藩王赶下台的君王,堂堂的国军之力量居然无法抵抗住小小地方藩王的散兵游勇。一场大火后,建文帝生死未明,永乐帝朱棣登基居然不承认建文帝的存在,对外宣告是从明太祖处接任的皇位。
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用薨逝或者退位形容建文帝,而只能用离开皇位来形容建文帝的原因。
建文帝是好皇帝吗
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后,明朝进入了一个政令较为严酷的时期。在明太祖薨逝之后,由建文帝朱允炆继位,那么在建文帝当政阶段,明朝的政治、经济状况如何?在后世之人的眼中,建文帝是好皇帝吗?
建文帝剧照
从百姓角度来看,建文帝算是一位好皇帝,他的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其一明太祖时期政治层面管理比较严苛,可以说刑罚较重,宫刑等都不在话下。在建文帝登基为帝之后,对整个刑部、刑罚这块有了很大的改善,建文帝朱允炆废除了较为严苛的七十三条刑罚,使明朝所有受刑罚之人只有明太祖时期的三成。
其二明太祖时期苛捐杂税较多,特别是江南地区,税赋之重几乎压得当地人们喘不过气。朱允炆登记后,立马开始了税赋的改革,减少税种,减轻税赋比例,可以说为明朝的民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。
但如果从朝廷官员和地主阶级层面来看,在他们眼中建文帝可以说是昏聩、甚至是极其令人厌恶的、
其一朱允炆继位之后,提出过削藩的想法,并且也付诸了实际行动。朱允炆的几个叔叔们的势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,唯独到削减朱棣之时,建文帝遇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难题。
其二建文帝对佛教的发展实行了限制手段,对于僧侣们来说,建文帝的这种措施遭到佛教徒们的极大抵制。
建文帝下落
明建文帝即位之后不久,燕王朱棣就起兵叛乱夺取了皇位,此次叛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靖难之役”。燕王攻入南京之时,皇宫内已然是一片汪洋大火,建文帝下落不明。此后,民间流传的建文帝已经出逃的传闻越来越多,明成祖朱棣对建文帝下落情况心悸不已。几百年过去了,建文帝下落仍旧是一个迷。
建文帝画像
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,有人称建文帝乘舟去了南洋,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岛屿中过着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。也有人考证,建文帝去了泉州的开元寺避难,最终出海隐居苏门答腊岛东海岛。然而这些传言都没有真凭实据,仅仅靠人们的猜想继而流传下来。
据说明成祖朱棣非常担心朱允炆卷土重来,害怕他正在招兵买马,准备兴兵。他特地派郑和下西洋,目的不仅仅是宣扬国威,还有寻找朱允炆。在郑和的船队里,有一部分人是专门负责侦查的,但是否是为了侦查建文帝下落便不得而知了。
另有说法称建文帝并没有死,而是去了寺庙里做了和尚。据说当时燕王围城,突然一太监拿出密匣给建文帝,里头有封信,建文帝一看便知原来太祖皇帝早就料到今天的局面,于是告知自己剃发为僧,保全性命。
明建文帝生死之谜
明建文帝生死之谜是古代十大谜案之一。建文帝四年,燕王朱棣已“清君侧”之名发动靖难之役。朱允炆下令火烧皇宫,朱棣在宫中寻迹三天仍旧找不到建文帝的身影,只找到马皇后和朱文奎的遗骸。侍卫们均不知朱允炆是生是死,找了一具残骸说是建文帝的尸骨,尸骸被烧得根本已经辨不出性别,没有办法,朱棣只能下令将其下葬。
剧《穿越时空的爱恋》建文帝剧照(徐峥饰)
关于明建文帝生死之谜,民间大致有两种说法,其一是建文帝下令火烧皇宫之后,自己与少数随从秘道逃出,乘船前往寺庙做了和尚。而后的明成祖一直相信建文帝还在世,认为他可能逃到海外,于是派郑和下西洋,其目的之一便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。另有一种说法便是建文帝的的确确是葬身于火海,但是他为什么要下令纵火火烧皇宫,甚至要将自己烧死呢?这似乎说不通。历史学家对明建文帝生死之谜讨论得非常热烈,但是各抒己见,并没有统一的答案。
南京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带着自己保存多年的家谱找到记者,力再证明自己是朱允炆的后代,他告诉记者建文帝当年没有被烧死,而是逃到了别地并且改名为让銮,而他自己就是建文帝的第十五代孙。然而明建文帝的生死之谜终究没有确定的答案,因为没有存在足够的证据断定明建文帝的生死。